在刑法领域中,“先并后减”和“先减后并”是两种重要的数罪并罚计算方法,对于准确量刑和公正司法具有关键意义。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深入了解一下。
一、刑法先并后减和先减后并怎么计算
1. 先并后减:是指判决宣告以后,刑罚执行完毕以前,发现被判刑的犯罪分子在判决宣告以前还有其他罪没有判决的,应当对新发现的罪作出判决,把前后两个判决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已经执行的刑期,应当计算在新判决决定的刑期以内。
比如,甲因犯盗窃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5 年,在执行 2 年后,发现其在判决宣告前还有抢劫罪未判决。抢劫罪应判处有期徒刑 7 年。那么先并,5 年和 7 年并罚,在 7 年以上 12 年以下确定一个刑期,假设确定为 10 年。然后后减,已经执行的 2 年要从 10 年中减去,即还需执行 8 年。
2. 先减后并:是指犯罪分子在刑罚执行期间又犯新罪,应当对新犯的罪作出判决,把前罪没有执行的刑罚和后罪所判处的刑罚,依照刑法第六十九条的规定,决定执行的刑罚。
例如,乙因犯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 8 年,执行 3 年后又犯故意伤害罪,应判处有期徒刑 5 年。先减,8 年减去已经执行的 3 年,还剩 5 年。然后并,5 年和 5 年并罚,在 5 年以上 10 年以下确定一个刑期,假设确定为 7 年。那么乙最终需要执行 7 年的刑罚。
二、先并后减与累犯的关系
1. 先并后减的情况下,如果犯罪分子再次犯罪,是否构成累犯需要具体分析。一般来说,如果新发现的罪行是在前罪刑罚执行完毕或者赦免以后五年内发生的,可能构成累犯。
例如,丙因盗窃罪被判 3 年,执行 1 年后发现其在判决宣告前还有诈骗行为,应判处 2 年。先并后减确定最终刑期。假设最终还需执行 3 年,在这 3 年执行期间,如果丙又犯新罪,且符合累犯的构成要件,就会被认定为累犯。
2. 累犯的认定对于量刑有着重要影响,一旦被认定为累犯,应当从重处罚,且不得缓刑、不得假释。
三、先减后并与假释的适用
1. 在先减后并的情形下,犯罪分子再次犯罪,会对假释的适用产生影响。通常情况下,由于再次犯罪表明其改造效果不佳,假释的适用会更加严格。
比如,丁因抢劫罪被判 7 年,执行 2 年后又犯强奸罪,应判处 6 年。先减后并确定最终刑期。假设最终确定为 8 年,那么丁在服刑期间申请假释的难度会加大。
2. 假释是一种激励犯罪分子积极改造的刑罚执行制度,但对于先减后并的犯罪分子,因其再次犯罪的不良表现,需要更加谨慎地评估其是否符合假释的条件。
通过以上对刑法中先并后减和先减后并计算方法的阐述,以及相关扩展内容的讨论,相信您对这一重要的刑法概念有了更清晰的认识。
但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内容仅供参考,刑法领域的法律问题具有复杂性和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