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这件事,说起来简单,可真到了分割财产的时候,很多人都会犯嘀咕:自己婚前攒的钱、爸妈给买的房、受伤拿到的赔偿款……这些“自己的财产”,离婚时到底会不会被分走?法院又是怎么判断哪些是个人财产、哪些该分的?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帮你弄明白离婚后“自己的财产”到底怎么判。
一、离婚后自己财产怎么判
离婚时“自己的财产”会不会被分割,核心要看这些财产是不是法律认定的“个人财产”。根据《民法典》第1063条,以下几种情况属于夫妻一方的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参与分割:
第一种是婚前财产。比如你结婚前自己全款买的房子、车子,或者存在银行卡里的存款,只要婚后没和夫妻共同财产混在一起,离婚时就还是你的。举个例子,小张婚前用自己工资买了套50万的房子,登记在自己名下,婚后也没加配偶名字,离婚时这套房就还是小张的个人财产,对方分不走。
第二种是一方因身体受到伤害获得的赔偿或补偿。比如工伤赔偿、交通事故受伤拿到的残疾赔偿金,这些钱是用来保障受伤一方后续生活的,具有人身专属性,就算是婚后拿到的,也属于个人财产。之前有个案例,王女士婚后出车祸,对方赔偿了30万残疾赔偿金,后来她和丈夫离婚,这笔钱就全归王女士,丈夫不能要求分。
第三种是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归一方的财产。比如你父母去世前留了遗嘱,说名下的房子只给你一个人,那这套房就是你的个人财产;或者你爸妈婚后给你转账,明确备注“这笔钱只给女儿,与女婿无关”,这钱也属于你自己。
还有一种是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比如你的衣物、化妆品、专业书籍等,这些东西因为具有个人专属用途,通常也会被认定为个人财产。不过要注意,如果是贵重物品,比如钻戒、名表,可能会有争议,需要结合购买时间、用途等来判断。
当然,也有特殊情况。如果个人财产婚后和共同财产“混同”了,比如婚前存款婚后转到了夫妻共同账户,或者用婚前存款买了股票、基金,赚了钱又投入了共同生活,这时候就可能被认定为共同财产,需要分割。所以想保住自己的个人财产,关键是做好区分和证据留存,比如婚前财产公证、保留转账记录、不要随意混用账户等。
二、离婚时婚前财产会被分割吗
很多人最关心的就是婚前财产——毕竟是自己结婚前辛辛苦苦攒下的“家底”,离婚时会不会被分走?答案是:原则上不会,但有例外。
先说原则:婚前财产属于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分割。比如婚前的存款、房产、车辆、股权等,只要婚后没有发生“转化”,就一直是你的。举个常见的例子,小李婚前有100万存款,存在自己单独的银行卡里,婚后这笔钱一分没动,也没用来买房、理财,那离婚时这100万还是小李的,对方分不到。
但如果婚前财产婚后“动了”,就可能变成共同财产。最典型的就是婚前房产婚后加名。比如小陈婚前全款买了房,登记在自己名下,婚后为了表示信任,加上了配偶的名字。这时候房子就从个人财产变成了夫妻共同财产,离婚时可能要按比例分割,甚至平均分割。之前有个新闻,男方婚前买房加了女方名字,离婚时女方分走了一半房产,就是这个道理。
还有婚前财产婚后产生的收益,也要分情况。如果是“自然增值”或“孳息”,比如婚前买的房子涨价了(自然增值),或者婚前存款存银行产生的利息(孳息),这些属于个人财产;但如果是“投资收益”,比如用婚前存款买股票赚了钱,或者开公司盈利了,这部分收益可能会被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民法典》婚姻家庭编解释(一)第26条,夫妻一方个人财产在婚后产生的收益,除孳息和自然增值外,应认定为夫妻共同财产。
另外,如果婚前财产婚后被用来“共同生活”,也可能被分割。比如小赵婚前有50万存款,婚后夫妻俩一起创业,把这50万投进了公司,公司后来赚钱了,这笔钱就和共同财产混在了一起,离婚时可能需要按共同财产分割。所以想保住婚前财产,最好的办法就是别随意和共同财产混同,重要财产可以做婚前公证,或者保留好购买凭证、转账记录等证据。
三、离婚后个人财产与共同财产怎么区分
离婚时财产分割的前提,是先分清哪些是个人财产、哪些是共同财产。很多人搞不清“自己的钱”和“夫妻共有的钱”到底怎么算,其实法律有明确的区分标准,结合生活场景来看会更清楚。
先看时间节点:婚前取得的财产一般是个人财产,婚后取得的财产一般是共同财产。比如你结婚前买的电脑、手机,是个人财产;结婚后工资卡发的工资、奖金,就算只存在你自己卡里,也是共同财产——因为《民法典》规定,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属于夫妻共同财产。
再看财产来源和性质。有些财产虽然是婚后取得,但因为“与人身相关”,也属于个人财产。比如前面说的工伤赔偿、残疾赔偿金,还有一方的婚前财产在婚后产生的孳息(如存款利息)、自然增值(如房子涨价),这些都和个人身份或婚前投入相关,算个人财产。
而像婚后买的房子(不管登记在谁名下,除非有协议约定是个人财产)、共同经营公司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比如婚后写的书出版赚的稿费),这些都是典型的共同财产,离婚时需要平分,或者按贡献大小分割。
还有一种常见情况是父母出资买房。如果婚后父母给子女买房,没说给谁,一般视为对夫妻双方的赠与,是共同财产;但如果明确说“只给儿子/女儿”,或者通过转账备注、书面协议写明,那就是个人财产。比如张阿姨婚后给女儿转账100万,备注“给女儿买房,与女婿无关”,女儿用这笔钱买了房,登记在自己名下,这套房就是女儿的个人财产。
区分时还要注意举证责任:主张是个人财产的一方,需要拿出证据。比如婚前财产要提供婚前的购买合同、付款记录;父母赠与的要提供转账备注、赠与协议;人身损害赔偿要提供判决书、赔偿协议等。如果证据不足,可能会被认定为共同财产。所以平时留好凭证很重要,别等离婚时拿不出证据,自己的财产反而被分走。
总之,离婚时个人财产和共同财产的区分,要结合法律规定、财产取得时间、来源性质和证据来判断。如果遇到财产混同、投资收益分割、父母出资等复杂情况,可能需要专业律师帮忙梳理证据、分析法律适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离婚财产分割涉及具体证据和法律适用,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