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走到尽头时,除了情感的告别,财产分割往往是最容易产生纠纷的环节。无论是辛苦攒下的存款、共同打拼买下的房子,还是看似不起眼的生活用品,都可能成为双方争执的焦点。很多夫妻在离婚时都会问:“我们的财产到底该怎么分?”别急,今天就结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案例,帮你把离婚财产分割的那些事儿说清楚。
一、离婚夫妻分财产怎么分割
要想知道离婚时财产怎么分,首先得搞清楚哪些是夫妻共同财产,哪些是个人财产——这是分割的“大前提”。根据《民法典》第1062条和1063条,夫妻共同财产主要包括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双方所得的工资、奖金、劳务报酬,生产、经营、投资的收益,知识产权的收益,以及继承或者受赠的财产(除非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归一方)。而个人财产则包括一方的婚前财产,比如婚前买的房、存的钱;一方因受到人身损害获得的赔偿或者补偿,像工伤赔偿、医疗费;遗嘱或赠与合同中确定只归一方的财产;还有一方专用的生活用品,比如个人的衣物、化妆品等。
确定了共同财产范围后,分割时要遵循几个基本原则。第一个是男女平等原则,也就是说夫妻双方对共同财产有平等的处理权,分割时不能因为性别差异而少分或不分;第二个是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原则,如果有孩子,法院会优先考虑孩子的生活需要,比如把带学位的房子判给直接抚养孩子的一方;如果一方在婚姻中存在过错,比如出轨、家暴等,过错方可能会少分财产;第三个是有利于生产和生活原则,比如一方是家庭主妇/夫,没有稳定收入,分割时可能会适当倾斜;如果某个财产是一方的职业工具,比如摄影师的相机,一般会判给需要的一方,再由其补偿另一方相应的价值。
具体怎么分,有两种途径。第一种是协议分割,双方可以坐下来协商,签订书面的财产分割协议,只要内容不违反法律规定、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签字后就有效。这种方式省时省力,还能减少矛盾,是比较推荐的。第二种是诉讼分割,如果双方谈不拢,比如一方想多分、一方想隐瞒财产,那就只能起诉到法院,由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判决。这时候,谁主张谁举证,比如你认为对方藏了存款,就得提供银行流水、转账记录等证据,不然法院可能不支持你的主张。
二、离婚时房产如何分割
房产往往是离婚财产分割中价值最高的“大头”,也是最容易闹矛盾的地方。不同的购房时间、出资方式,分割方式可能完全不同,咱们分几种常见情况来看。
第一种:婚前一方全款买房,登记在自己名下。这种情况很简单,房子是买房方的个人财产,离婚时另一方无权要求分割。比如小明婚前用自己的积蓄买了套两居室,登记在自己名下,婚后和小红结婚,后来两人离婚,这套房子还是小明的,小红分不到。不过要注意,如果婚后加了另一方的名字,就视为对对方的赠与,房子会变成共同财产,离婚时可能要按比例分割。
第二种:婚前一方首付,婚后共同还贷。这种情况比较复杂,也是实务中最常见的。比如小刚婚前付了30万首付买了套100万的房子,登记在自己名下,婚后和小丽一起还贷款50万,离婚时房子市场价涨到了200万。这时候,房子的产权一般归首付方(小刚)所有,但婚后共同还贷的50万及对应的增值部分(比如50万贷款占总房款100万的50%,增值部分100万的50%就是50万,所以共同部分一共100万)属于夫妻共同财产,小刚需要补偿小丽50万(共同部分的一半)。具体的增值计算,法院会参考购房时的价格、离婚时的评估价、共同还贷金额等因素来算,不是简单按比例,可能需要专业机构评估。
第三种:婚后共同买房,不管登记在谁名下。只要是婚后用夫妻共同财产买的房,不管登记在一方还是双方名下,都属于共同财产,离婚时一般平均分割。但也有例外,比如双方有书面约定归一方所有,或者一方能证明买房的钱是自己的婚前个人财产(需要有明确证据,比如婚前存款直接转账买房)。比如小李婚后用自己婚前存的100万买了套房,登记在自己名下,并且能拿出婚前存款的银行流水和购房转账记录,这套房就可能被认定为小李的个人财产。
第四种:父母出资买房。如果是婚前父母出资,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视为对子女个人的赠与,是个人财产;如果登记在双方名下,一般视为对双方的赠与,是共同财产。婚后父母出资,没有明确说赠与一方的,视为对双方的赠与,是共同财产;但如果父母明确表示只给子女一方(比如有书面声明),或者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可能会认定为个人财产。这里要注意,“明确表示”需要书面证据,口头说的不算数。
三、离婚时债务需要共同承担吗
离婚时,除了分财产,债务谁来还也是绕不开的问题。很多人担心“被负债”,或者不想替对方还“糊涂债”,其实关键看债务是“共同债务”还是“个人债务”。
夫妻共同债务,简单说就是“为了夫妻共同生活或共同利益”产生的债务,需要双方一起承担。根据《民法典》第1064条,共同债务有两种情况:一是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者一方事后追认的债务,比如两人一起签了贷款合同,或者一方借钱后另一方在借条上补签名字,这叫“共签共担”,避免了一方偷偷借钱让另一方背锅;二是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比如为了家里买菜、交水电费、孩子上学、给老人治病借的钱,即使另一方不知道,也可能被认定为共同债务。比如小张婚后为了给孩子交学费,向朋友借了2万元,虽然妻子小王不知情,但这笔钱用于家庭生活,属于共同债务,小王也要一起还。
共同债务怎么还?一般是先用夫妻共同财产偿还,共同财产不够的,双方可以协议分担,协议不成的由法院判决。比如夫妻共同欠了10万房贷,共同财产有8万,先还8万,剩下的2万双方一人还1万,或者根据双方经济能力调整比例。如果一方还了全部债务,有权向另一方追偿多还的部分。
个人债务则是“与夫妻共同生活无关”的债务,由欠债方自己承担。常见的有:一方婚前的债务,比如婚前为了自己买房借的钱;一方在婚姻中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比如背着配偶借钱炒股亏了、赌博欠的债、买奢侈品挥霍的债;还有一方与第三人恶意串通,虚构的债务,比如为了多分财产故意写假借条。比如小陈婚后沉迷赌博,偷偷向高利贷借了50万,这笔钱没有用于家庭生活,属于小陈的个人债务,离婚时妻子不用承担。
需要注意的是,即使是一方的个人债务,如果这笔钱确实用于了夫妻共同生活,比如一方婚前借钱买的房,婚后两人一起住,或者一方婚后借钱创业,收益用于家庭开销,这时候债务可能会被认定为共同债务。所以,主张是个人债务的一方,要拿出证据证明钱没用于共同生活,比如借款记录、消费凭证等,不然可能要承担连带责任。
离婚财产分割涉及共同财产、个人财产的认定,房产、债务等具体问题的处理,每一步都需要结合法律规定和实际证据。尤其是房产和债务,情况复杂,很容易因为证据不足或者不懂法律而吃亏。比如有人以为婚前买的房婚后加了名字也还是自己的,结果离婚时被分走一半;有人不知道对方偷偷借了债,离婚后才发现自己要一起还。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