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时两人把日子过成诗,离婚时却可能为“柴米油盐”对应的财产争得面红耳赤。尤其是起诉离婚的夫妻,财产分割往往是最棘手的问题——家里的存款该怎么分?婚前买的房子婚后还贷了算谁的?对方偷偷转移财产又该怎么办?今天我们就结合法律规定和实际案例,聊聊夫妻起诉离婚时财产分割的那些关键问题,帮你搞清楚“我的”和“我们的”到底怎么算。
一、夫妻起诉离婚怎么分财产
起诉离婚时的财产分割,核心是先分清“哪些财产能分”,再确定“怎么分”。根据《民法典》规定,夫妻共同财产才是分割的对象,个人财产归各自所有,不参与分割。那怎么判断是不是共同财产呢?简单说,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从结婚登记到离婚判决生效)取得的财产,一般都算共同财产,比如两人婚后的工资、奖金、公积金,一方用共同财产买的房子、车子,甚至炒股、理财赚的收益,哪怕只有一方在操作,也算共同财产。
但有些财产是明确的个人财产,比如婚前全款买的房子、车子,登记在自己名下;或者一方婚前存的存款,婚后没和共同财产混在一起;还有遗嘱或赠与合同中明确只归一方的财产,比如父母去世前留遗嘱说房子只给儿子,那这房子就是儿子的个人财产。
确定了共同财产范围后,分割方式有两种:如果夫妻俩之前签过书面的财产分割协议,比如约定“婚后各自工资归各自”,那起诉时法院会优先按协议来;如果没有协议,就由法院根据实际情况判决。法院判决时会遵循几个原则:比如要照顾子女(比如孩子跟妈妈生活,可能会多分妈妈一些财产)、照顾女方,还要照顾无过错方(如果一方出轨、家暴,另一方可能多分财产),最后是公平原则,不是绝对的“一人一半”,而是根据财产来源、双方贡献等灵活调整。
举个例子,小王和小李结婚5年,小王婚前有10万存款,婚后两人工资各5000元,一起攒了20万存款,还买了一辆15万的车登记在小李名下。起诉离婚时,小王婚前的10万是个人财产,婚后的20万存款和15万的车是共同财产,法院会结合两人是否有子女、谁对家庭贡献大等因素,对这35万共同财产进行分割,可能是四六分,也可能是五五开,具体看实际情况。
二、起诉离婚时房产如何分割
房产是夫妻财产中价值最高、争议最多的部分,不同的买房时间、出资方式,分割结果可能天差地别。我们分几种常见情况来看:
第一种,婚前全款买房。如果一方婚前自己全款买了房,登记在自己名下,不管结婚多少年,这房子都是个人财产,离婚时不分割。比如小张婚前用自己的积蓄买了套80万的房,登记在自己名下,婚后和妻子住了10年,离婚时这套房还是小张的,妻子分不到。
第二种,婚前首付、婚后共同还贷。这种情况最常见,比如男方婚前付首付30万买了套100万的房,登记在自己名下,婚后两人一起还贷款70万。离婚时,房子一般会判给首付方(男方),但男方要给女方补偿——补偿的是婚后共同还贷的一半,再加上房子婚后增值部分的一半。比如离婚时房子涨到了200万,婚后还了70万贷款,那女方能拿到的补偿就是35万(共同还贷的一半)加上(200万-100万)×(70万÷100万)×50%=35万,总共70万。
第三种,婚后共同买房。不管登记在一方还是双方名下,只要是婚后用共同财产买的,都算共同财产,一般平分。但如果一方能证明买房的钱是自己婚前财产,比如女方用婚前存的100万婚后全款买房,登记在自己名下,并且能证明钱是婚前的,那房子可能算女方个人财产。
第四种,父母出资买房。婚前父母出资,登记在自己子女名下,算子女个人财产;婚后父母出资,如果没明确说“只给子女”,一般算对夫妻双方的赠与,是共同财产;但如果父母明确写了赠与协议,说“钱只给儿子买房,和儿媳无关”,那房子就和儿媳没关系。比如小李婚后父母出首付买房,登记在小李名下,父母写了协议“首付50万是给小李个人的”,那离婚时首付部分对应的房产价值就是小李的个人财产,共同还贷部分才是共同财产。
三、离婚时一方转移财产怎么处理
“悄悄转移财产”是离婚时不少人会踩的“坑”——比如偷偷把存款转给父母、兄弟姐妹,或者低价卖掉房产、车子,想让对方分不到钱。遇到这种情况,别慌,法律有明确规定可以维权。
转移财产的行为是无效的。《民法典》第1092条规定,夫妻一方隐藏、转移、变卖、毁损、挥霍夫妻共同财产,或者伪造夫妻共同债务企图侵占另一方财产的,在离婚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时,对该方可以少分或者不分。也就是说,只要能证明对方转移财产,对方不仅分不到财产,还可能“净身出户”。
那具体该怎么做呢?第一步,发现迹象后及时申请财产保全。比如发现对方最近频繁转账,或者突然说“存款都花光了”,可以马上向法院申请财产保全,冻结对方的银行账户、房产、车辆等,防止对方继续转移。申请时要提供担保(比如用自己的房产做担保),法院一般会在48小时内作出裁定。
第二步,收集转移财产的证据。这是最关键的一步,比如去银行调取对方的流水记录,看看有没有大额、频繁的转账,转给了谁;如果对方卖了房子,去房管局查交易记录,看看卖了多少钱,钱去哪了;如果对方说钱“花光了”,让他拿出消费凭证,比如大额购物发票、旅游合同等,判断是不是合理消费(比如突然买了10万的奢侈品,明显超出日常开销,可能就是转移财产)。
第三步,起诉时要求法院追回财产并让对方少分。比如小王发现妻子在离婚前3个月,分5次把20万存款转给了她妹妹,小王起诉时提交了银行流水作为证据,法院认定妻子转移财产,判决这20万存款全部归小王,妻子分不到。
总之,夫妻起诉离婚分财产,关键是先理清“共同财产有哪些”,再根据法律原则和实际情况分割。遇到房产分割、对方转移财产等复杂问题时,证据收集和法律适用往往很关键,自己处理容易遗漏细节。以上内容仅供参考,法律咨询具有特殊性,如有疑问建议本站在线咨询律师,获取更专业的帮助。